135094 洛应急2022-60(答复)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第135094号提案的答复
赵昊鹏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局收到“关于加强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提案后,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经与市城市管理局共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为打好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主动仗,2019年初,国务院安委会在全国选取上海、南京、洛阳等25个城市作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示范单位,我市创建工作得到国家、省高度认可和肯定,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国创建推进会作了典型经验发言,《中国安全生产》杂志大篇幅予以报道。2021年9月,国务院安委办创建工作政策进行调整,将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作为创建重点,并在全国选取创建基础扎实的上海、南京、洛阳等18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
依据试点要求,按照分步实施、急用先建、确保效果的原则,分两个阶段、四个板块,实现三个功能,全方位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第一阶段,2022 年8月底前,初步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首先完成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即第一板块,包括燃气、供排水、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感知网络覆盖、监测预警系统试点建设,力争2025年12月底实现全覆盖。第二阶段,2022年12月底前,持续拓展监测预警范围,扩展至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预防等三个板块。
2023年3月底前,持续完善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与运营模式,真正形成城市安全风险防范“一张图”,呈现“一网统管、一屏统览”应用展示,实现信息技术赋能城市安全管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提升。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是我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重要建设任务之一,由市城市管理局负责推进。
一、关于“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城市生命线重要设施改造升级”的建议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近年来,我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平稳,基本满足城市快速发展需要,但城市地下管线还存在统筹协调不够、运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城市道路塌陷、施工挖断管线、马路重复开挖等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此,城市管理局全力推进洛阳市地下生命线(地下管网)安全监测项目,通过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项目,实现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管理“一张图”,构建坐标一致、平台兼容、数据同源、标准统一的安全监测预警体系,使城市地下管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常态化运行,地下管网安全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二、关于“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城市生命线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建议
(一)谋划情况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的“生命线”,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19年开始谋划城市生命线(地下管网)安全监测项目,2020年10月27日市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以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实施。
(二)建设目标
该项目应用精确测控、示踪标识、无损探测与修复、非开挖、物联网监测和隐患事故预警等先进测绘技术,对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范围内,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5G、二三维一体化GIS等信息技术,建设地下管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真实再现各类管网精确位置信息、运行状况,实现对城市地下空间中各类管线的感知、分析、监测、预警、服务、运管、维护,进一步提高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运行。
(三)进展情况
1.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再铺开”的工作思路,于2020年10月底,选定市政府周边1.4平方公里范围作为试点区域,在试点区域内,完成了地下管线详查、三维倾斜摄影测量立体建模、物联感知设备的部署安装等工作。其中,普查电力、燃气、热力、给水、雨水、污水、通信七类管线,共计221.98公里;安装示踪标识器3624个;安装井盖位移、燃气泄漏监测、噪声监测、排水液位监测、供水压力监测、污水水质监测、积水监测等其他七类RTU设备275台;建设了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系统、雨污水安全监测系统、自来水安全监测系统和指挥服务中心,实现了试点区域内的地下管线“一网统管、一屏统览”实时监控和安全预警。经过一年来的运行,项目试点累计向区域有关管线权属单位推送报警信息468条,已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漏13起,压力异常5起,供水管网泄漏2起,井盖异常信息142起,得到相关部门及时处置,消除了事故隐患。
2.积极与行业内自来水、燃气、热力权属单位系统平台进行对接,推进各平台间静态、动态数据连通。目前,已对接新奥燃气公司市区全部静态管网数据,对接了北控水务、市热力、高新热力、新区热力公司15年以上管网静态数据,管线权属单位进行了相关的测绘普查。同时,对接了各权属单位压力、流量等设备的动态数据,对数据端口和传输进行了测试。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项目特许经营实施方案征求了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并依据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市委市政府已批准项目实施,进入招投标阶段。
4.进一步加快桥梁、水安全、智慧井盖等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成水安全监控平台,对全市30处积水点位进行监测,涵盖了市区涵洞、隧道等重点易积水部位,目前平台运行状况良好。建成智慧井盖安全监测系统,在试点区域内实现井盖安全预警的基础上,又在偃师、孟津、伊川等县区共安装了监测设备。完成了桥梁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并选定彩虹桥、铜陀桥作为安全监测示范点,目前正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三、关于“以目标为导向,提高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保障水平”的建议
(一)完善法规标准
市城市管理局一是起草了《洛阳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条例》,现已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地方立法调研项目。二是制订了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综合管理等有关标准和规范。制订了《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信息元数据标准》、《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平台实体元数据信息标准》、《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关系元数据信息标准》等数据标准规范。三是制订了《智慧管网数据采集规范》、《智慧管网数据接口标准》、《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共享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四是制订了《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和《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控制规范》等综合管理方面的标准。
(二)健全管理机制
城市生命线的建设管理涉及发改、规划、住建、城管等多个部门及不同的权属单位,为加强组织领导,我市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经验做法切实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21〕6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安委办函〔2021〕45号),印发了《洛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洛政办〔2021〕60 号),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突出城市安全管理工作中党委政府的领导职责和相关行业部门的监管职责,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要求开展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信息化建设。
(三)鼓励社会力量
为消除安全事故隐患,补齐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短板,科学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可管可控,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城市管理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商业模式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推进城市生命线(地下管网)安全监测项目建设,把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到了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发挥第三方技术服务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风险评估与运行管控,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相关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性,持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城市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感谢您为我市城市安全管理提出的宝贵意见,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为抓手,以信息化科技运用作为重要手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管控、化解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重振洛阳辉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提供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
洛阳市应急管理局 洛阳市城市管理局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