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各项具体要求,稳步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治化工作水平。部门职能依法履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现将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切实提高审批效率。一是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模式,全部落实“一网通办”,所有行政许可依托河南省政务服务网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反馈。二是行政许可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审批环节已由原来的6个压减到3个;审批时限由法定的45和30个工作日全部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办结;设定即办件67项,占全部许可事项的54%;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对法定提交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立项文件、特种作业证等材料实行“容缺后补”制度。三是取消、下放行政权力事项和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关闭煤矿和报废矿井许可审核、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审核、第二类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第三类非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备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等事项的管理权限下放给县区。
二、加大宣传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营商环境。一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新《安全生产法》9月1日实施后,积极组织在全市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贯活动,开设各类普法宣传专栏620个,推送宣传信息7541条,印制并发放新《安全生产法》手册100000本,发放宣传资料200000份。举办专题培训班120余场,培训500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受训人员10000余人;积极组织应急系统参加全国第三届应急普法知识竞赛活动,共发动全市20余万人参赛,取得了870万分的成绩,参赛人数和总成绩在全省均位居第一。通过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安全生产普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素养。二是开展安全监管精准化服务。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聘请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今年以来共聘请安全专家1000余人次到38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排查和消除安全问题隐患1900余个,赢得企业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改变了企业“怕检查”、“躲检查”的思想。三是开展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防控工作。我局做为省市两级试点单位,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持续开展了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防控工作,结合上年度执法情况重新修订了企业违法风险清单,并在市局网站上公开,并通过事中指导和柔性执法,帮助企业合理避免违法风险,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三、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精简高效分类施策。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局成立洛阳市安全生产执法支队,下设煤矿、非煤、危化、工贸、地震和事故调查六个大队,科学整合执法职能,变各部门单打独斗到多领域协同作战,切实提高了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的成效。二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本年度全市共检查企业8778家次,立案1124起,办结处罚案件1014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16家次,行政罚款2532.15万元。其中,市级检查企业703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76起,罚款1278万元。通过严格规范执法,切实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消除了事故隐患,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探索开展安全生产委托乡镇执法活动。对有能力承担简易安全生产执法事项的乡镇(办事处)依法委托执法。今年在栾川县、嵩县、涧西区、洛龙区12个乡镇(办事处)进行试点开展安全生产委托执法工作,试点乡镇(办事处)共检查企业317家次,使用执法文书530份,立案9起,罚款7万元。通过安全生产委托乡镇执法工作,试点先行,统筹了执法资源,加强了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延伸了安全生产执法触角,完善了执法体系,初步实现了应急执法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目标。
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成立以书记、局长为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部署会,将“三项制度”落实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任务统筹部署,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将“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执法科室、执法大队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内容,开展专题述职、定期督查。三是落实“三项制度”专题培训制度,开展全员培训,邀请省厅法规处和司法系统的同志来我局作专题辅导,举办专题知识竞赛,让每名工作人员充分熟悉“三项制度”的具体要求。
五、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内练硬功外树形象。一是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创建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执法案卷评查,评选优秀案卷,并及时纠正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注重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素质,2021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开展“双百”工程活动,即年内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百名执法人员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和乡镇(街道)应急办百名工作人员取得安全生产执法资格,通过培训学习,全系统126名执法人员积极报考了注册安全工程师,158名乡镇执法人员取得了行政执法证。本年度培育孟津县局创建申报省级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宜阳县局、涧西区局创建市级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二是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创建。通过年度部署、全面指导、重点督导、结对帮扶,积极培育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努力构建管理、执法和服务三位一体的行政执法新模式。本年度培育老城区局创建并取得河南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嵩县局创建并取得市级服务型行政执法示范点。
六、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提高依法处置能力。一是形成全覆盖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了军民融合、专社联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建立洛阳市综合应急救援中心等6支市级专职救援队伍和26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实现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城乡全覆盖。二是构建高水平的应急预案体系。全面开展预案修订工作,修编完成市级专项应急预案25件。三是夯实突发事件信息化保障基础。建设洛阳市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应急值守、视频会议、视频调度会商研判和现场、后方联动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大幅度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警、事发应对、事中处置水平。四是落实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制度。建立自然灾害专家队伍,组织应急管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13个部门,定期开展风险形势会商研判。通过《洛阳日报》、洛阳市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告《自然灾害风险监测形势分析报告》,扩大公众知晓率,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五是全力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国务院普查办关于应急管理系统清查调查工作要求,洛阳市于8月12日提前完成了公共服务设施、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政府减灾能力、企业与社会组织、乡镇与社区减灾、家庭减灾等普查对象清查数据录入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七、本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落实全面依法治市的水平还要提升。主要体现在行政执法规范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细致化程度、政务公示公开及时性等方面需要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我局行业监管科室执法力量有待加强,这对应急管理部门法治工作水平形成了较大挑战。
(二)事中事后监管能力还要提升。面对目前重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据责任清单追责等各类审批改革制度的倒逼形势,我局由于法律专业人才略显不足,要加强对应急管理领域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文件的研究,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八、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党委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着眼于为全市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应急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中心工作,切实为全面建设副中心创造公正高效的应急法治环境。
(三)推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夯实基层执法基础,提升一线执法水平。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
(四)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征收、征用、救助、补偿制度,规范相关审批、实施程序和救济途径。
2021年12月30日